油价或创年内最大跌幅,对中国利大于弊?

2017-5-10 11:12:02

来源:人民网  选稿:顾天娇 

  上周,国际油价连续暴跌,完全抹去2016年11月30日OPEC达成减产协议以来的涨幅,创下多月新低。对许多人来说,便宜的油价是一件好事。然而面对“断崖式下跌”的油价,有人称中国是最大赢家,有人说要防患于未然。谁启动了国际油价的暴跌?这究竟对中国影响几何?国策君为您来解析一番。

  油价为何暴跌?

  A、OPEC会议召开在即,打压油价向各国施压

  本月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5月25日,OPEC会议就将召开,届时将讨论确定OPEC减产协议是否延长。实际上,每次OPEC会议召开之前,都会出现油价下跌,去年11月与今年的情况类似,会议前打压油价,以迫使各国在减产问题上达成共识,这已是近年来的惯例。

  上周四俄罗斯政府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尚未决定是否延长原油减产协议,当日油价立刻暴跌5%,可见市场对于各国表态是相当敏感。

  B、OPEC成员国减产VS美国增产,原油库存依然居高位

  除了时间节点的特殊性影响了市场预期外,决定商品价格的核心依然是供求关系。

  成员国减产VS美国增产

  从供给侧的角度看,去年11月,OPEC国家达成减产协议,并在月底讨论是否延长协议。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其他产油国正在持续推高产量,导致全球原油库存依然处于高位,油价下行压力较大。

  尽管OPEC成员国正在尽力减产,力图缓解国际原油市场高库存的状况,但其竞争对手——美国页岩油则正在加快恢复生产,加上利比亚、尼日利亚这两个被豁免减产的OPEC产油国在近日分别宣布产量升至76万桶/日和200万桶/日,存量和产量的持续高涨对国际油价继续施加下行压力。

  C、经济下行,国际原油需求下降

  在需求侧,全球经济下行,国际市场低迷,美国作为全球石油需求量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需求总量的25%,但今年2月,美国总石油需求同比下降2.5%,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随着经济进入转型期,原油需求量也出现下跌。

  油价下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A、“囤油”好时机

  目前我国9大原油储备基地的原油储备只有3325万吨,这对于我们全年有将近三亿吨左右的汽柴油消费少了一些。

  中国原油储备目前不足40天(以日进口量计),而国际能源署设定的储备安全线为90天,中国原油储备远低于安全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总体上说,我国作为一个原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显著降低了中国的进口成本,这无疑是件好事。

  石油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油价下跌,意味着运输费也要跟着下跌,特别是能带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回落。

  油价下跌除了降低生产成本之外,也意味着增加原油储备的时机到来。

  金银岛资讯副总裁兼石油经济首席研究员钟健则建议,低油价是暂时的,五十美元相对就是一个低油价,今后油价还要继续趋升,这才符合无论是中东产油国还是美国的利益。因此,我们应该抓住相对低油价的时间,适当的增加我国的原油储备。

  B、油价下跌也是把双刃剑

  不过且慢高兴,油价下跌,未必都是好事。油价下跌对不同行业也存在不同影响,“比如说油气上游行业,价格越低,利润也就越低,造成造成价格传导影响整个产业体系。”牛犁说。

  对于石油的竞品天然气来说,油价走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天然气发展受阻。除此之外,初级品出口市场很多国家本身就是中国基建和其他商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东道国偿付能力受到影响,对中国基建出海造成一定阻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