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新消费赛道,锅圈食汇如何打造“沸腾”的火锅新体验

2021-1-11 17:20:55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对很多行业来说,2020年资本的“寒冬”效应不容小觑,生产停摆,销售一落千丈都是常事。

  不过,得益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今年的消费行业有着不一样的走势,不停迭代着新的名词和概念。无论是直播电商、火锅超市、国风潮流等,都是资本市场不容忽视的新消费趋势。

  连续创业过数个成功品牌的雕爷说过,当下整个消费领域里面,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再做一遍,所有的消费渠道都值得再做一遍。对于今年大热的火锅食材超市赛道来说,这一观点可谓正中靶心。

  1、消费“场景”迭变,锅圈如何定义新赛道?

  2020年的疫情给新消费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还有各行各业的新机会和新挑战。任何一个大的变局都是创业和投资的好机会,而疫情期间的社区电商和生鲜电商,作为大众生活的重要支撑渠道,无疑是今年新消费赛道跑出的一匹黑马。

  事实上,即使没有疫情带来的“黑天鹅效应”,新消费仍然是近年来最火热和受关注的赛道之一。

  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因此导致人-货-场的关系被重新解构,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谁就更容易带来全新的消费增长点。

  以细分赛道行业头部锅圈食汇为例。锅圈食汇成立于2017年,截至目前,全国门店已突破5000家,覆盖15个省,3个直辖市,200个地市,1000个县城,累计服务超1.3亿家庭。

  目前为止,火锅烧烤食材这一新兴赛道上入局者不下二十个品牌,其中不乏老牌火锅转型或上市公司切入,但锅圈食汇仍然是行业公认的第一梯队“领头羊”。

  新消费人-货-场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中,锅圈首先实现的便是消费者对于火锅“到家消费”这一场景的满足。

  作为餐饮行业细分品类中的翘楚,火锅市场一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不过,区别于传统火锅餐饮市场的“到店消费”。疫情期间人群隔离,外出不易,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到家消费”这一模式。据公开信息显示,锅圈食汇千余家门店在疫情期间坚持营业,创造了其2020年同比超过400%的高速增长。

  除了消费“场景”的迭变之外,如今的消费群体也正在发生变化,以80后、90后为消费代表的群体兴起,这也是新消费区别于传统消费模式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当下的消费主力军来说,区别于过去的“重量不重质”,他们追求更好的食材品质和更便捷的消费场景。特别是在当前消费降级的时间节点上,消费者更倾向于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品质食材和服务,更为注重性价比。相比传统的菜市场和大型商超,锅圈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多样化和品质化的服务。

  除此之外,产品品质的升级与否,同样是新消费品牌能否成功在“货”这一要素上突破的重要原因。

  目前锅圈旗下品牌产品SKU达400余款,共有十二大系列产品,其中多为自研产品。此外锅圈还有200多名买手实行原产地直采,其上游合作500 家ODM厂商中,30多家为上市合作企业。这也为其保证品控提供了确定性。

  可以说,锅圈在今年的大放异彩,一方面是因为踩中了新消费行业的风口,另一方面也是自身实力的厚积薄发所致。

  2、“硬实力”赋能产品,深挖锅圈背后增长秘籍

  锅圈在新消费赛道上乘风破浪的背后,其所具备的“硬实力”才是掌舵者致胜的关键。

  无论是什么模式的消费公司,最终核心竞争壁垒和成长要素所适配的系统能力,一定要体现出来。

  能在同行中迅速脱颖而出,锅圈凭借的正是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对零售端的赋能。

  目前锅圈在全国拥有10大仓储中心,形成了冷藏、冷冻、常温等多规格标准化的仓储,同时搭配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店铺仓库实现一体化,不仅保障了食材优质低价,还建立了行业壁垒。

  生鲜电商的核心在于通过供给侧的优化来满足消费升级人群的需求,而锅圈正是通过强大的供应链实现了商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的双重保证。

  今年的疫情更加推进了企业数字化的进程。对于供应链背后的数字化实力储备,锅圈同样早有准备。2019年6月,锅圈食汇斥资4000万建立了一个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云信息中心平台。这个平台对食材供应链各个流通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了供应链综合管控力。通过开发智能BI系统,锅圈食汇能够得到对所有门店线下线上的大数据报表,获知每家门店的实时数据、会员消费占比、用户购买行为等,实现精准营销。

  不只是线下门店扩张,在线上,锅圈同样布点了自营小程序,饿了么,美团到家,口碑,大众点评等多个渠道,保证服务范围内全渠道覆盖。

  据悉,2019年度,锅圈比2018年完成了近5倍增长,并且在已经比较大的业务规模基础上,连续2年实现盈利。

  可以想象,在蓬勃兴起的万亿新消费赛道上,锅圈将为消费者和投资人打造一锅充满想象力的“沸腾”火锅新命题。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