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12 19:54:01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7月9日,纪录电影《大学》全国上映。历时三年的伴随式纪实拍摄,超过1000小时的素材积累,电影通过镜头真实纪录了一所清华园与四位清华人的故事,他们之中,有学子亦有教师,真实再现了大学校园里永恒的青春与理想、信念与坚守。
“希望你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在2018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说过:“希望你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而影片正是通过四位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清华人的故事,讲述了对于他们而言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铭记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存家国天下之情怀,行造福百姓、强大祖国之实事。影片看后让人备受鼓舞,为之动容。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圆梦校园。一位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高三学子,带着父母的期待和家人的祝福,考入心仪的学府清华大学,在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一位在象牙塔里苦读九年的博士毕业生,面临就业的选择,是留在清华教书育人,还是去基层造福一方百姓?在经历了艰难而纠结的心理斗争后,他挥别象牙塔,决定去基层追求梦想造福一方百姓。
一位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在国外时已在天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但他为了制造一台属于中国、领先世界的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毅然回到祖国,应聘清华的教师。尽管担忧、质疑的声音时常在耳边响起,但他依然坚持投身中国的天文事业。“做一台天文望远镜要七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七年?”
一位环境学院的院士,虽然已是83岁高龄,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坚持站立上课。在她过去61载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孜孜不倦,谦卑有礼,为国家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以高尚品质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虽然影片中的四位人物面临的选择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理想与坚持。
大学的意义:以脚踏实地追求星空理想
大学中既有慷慨鸿儒、大师课堂;也有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大学不仅给了莘莘学子仰望星空和理想的窗口,也给了他们脚踏实地挥洒汗水、收获知识的土壤。
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大学》用纪录片的形式探讨了一个更加深远的教育命题,即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学府,在培育人才上究竟该遵循怎样的教育之道。《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这也正是纪录电影《大学》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入学、毕业、入职、荣休,影片用四个人物展现了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大学的理解,也从四个不同年纪的选择与坚守中诠释了大学的意义。
7月5日,纪录电影《大学》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映礼。首映礼后,看过电影的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朴实无华却又意义非凡的大学纪录片。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为祖国培养了许多高层次人才,也为祖国科学技术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清华人,中华人,当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致敬所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同时,在首映礼现场,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宣布正式启动“追光公益行动”,邀请清华校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组织中学生免费观影《大学》的活动,以更多地讲好中国高等教育的故事,在更大范围内点亮青少年心中的理想之光。首批将优先面向县域中学、中西部地区中学、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所在地中学、在基层工作的校友所在地中学等等,鼓励当地青少年勇敢“追光”、理想当“燃”!7月3日,“追光行动”首场活动已落地湖南省慈利县。
纪录电影《大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大礼糖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制作,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北京源真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发行,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宣传。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