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新规已来 “我扫你”变“你扫我”

2018-4-3 06:15:07

来源:中国日报网 

  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支付规范》)正式开始实施。规范要求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首当其冲的乃是微信和支付宝的“扫一扫”付款支付,但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规范对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

  “我知道500元限额这个事,但是目前好像没有给我带来困扰。”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市民,大多表示看过这则限额新闻,但自己在消费过程中还没有受到困扰。而当记者走访一家水果店时,其老板娘直接说没有听过这个新规,“我们卖水果的,也不太会有大额金额,除非是花篮,但是目前还没有影响。”记者看到该水果店配备了扫码抢,当出现大额的支付金额时,水果店可使用扫码枪进行扫描动态码支付。

  事实上,在杭城的大部分超市、商场、店铺等消费场景下,都配有扫码枪,支持商家扫描用户的支付宝或微信动态码付款,而这类资金交易是不受新规约束的。据悉,此次《支付规范》对各类条码(二维码)支付的风险进行了A、B、C、D四类分级,并指明了交易限额。四类分级对应的限额分别为:自主约定、最高5000元、最多1000元、最多500元。其中,使用静态条码的就属于D级。

  如何区分静态二维码和动态二维码?简单来说,需要消费者打开“扫一扫”来扫描商家印在纸上的二维码进行支付的,属于静态二维码;而需要消费者打开自己的付款码,供商户用扫码枪扫码的,就是动态二维码。央行表示,对于静态条码付款额度的限制,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社会上曾出现过不法之徒将静态条码掉包,再把钱盗走的案例。而动态二维码由于需要实时更新,发生这种风险的概率就低得多。

  另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表示,根据现有的零售支付数据估计,95%以上的消费者采用静态条码支付的额度都小于500元,因此该限额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够用的。本报记者 梅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