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览推荐】明月“松”间照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文化”

2018-4-28 16:16:31

来源:新华网 

  开幕仪式现场

  松美术馆的第二个大型展览“明月松间照——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将于4月2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追慕东方古意,在栽种199棵东方迎客松的松美术馆进行一场以“松”为专题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巧妙对话,在松间观“松”,别有一番情趣。

  展厅现场

  对此次大展,松美术馆创办人王中军表示,之所以选择以“松”为题,主要是源于个人对松树的喜爱。“松”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文化”的最重要的符号之一,也是东方艺术审美中极具代表性的表达载体,而在松美术馆举办这样一场关于“松”的展览,更是一种非常浪漫的契合。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让来到松美术馆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在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建筑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韵味和静谧之美,而这样的碰撞与融合,也正符合松美术馆的艺术个性和学术表达。

  展厅现场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46件作品囊括了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类型,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亦有出自不为人熟知的隐逸高手之笔。这些作品通过对“松”的不同视角以及不同表述,反映出中国人对“松”这一具象的特殊情感,以及它在历史画卷中的超然地位。

  宋代大家王安石《字说》云,“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可见自古以来,“松”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歌咏诗赞,并借以喻世明志、畅怀抒情。在中国艺术史上,自宋元以来,那些百代标程的宗师巨匠都留下以“松”为表现对象的不朽名作,尤其山水画,几乎到了“有山必有松,无松不画山”的地步。

  展厅现场

  此次大展根据作品的情境表达,依次分成“松下问”、“松上寿”和“松间游”三个部分。“松下问”为古人结庐松下,持杯畅谈,求仙问道,如明朝宫廷画师商喜《山楼赏雪图》、宋代佚名《汉宫秋图》、清朝项圣谟《松花图卷》以及难得一见的明宣宗皇帝赏玩之长卷《四季赏玩图》;“松上寿”为宫苑德裕,借松言寿,如乾隆皇帝《书画合璧四友图》、清朝徐玫《旭日松涛》;而“松间游”为松风万壑,极目游观,如袁耀《骊山避暑》、禹之鼎《禅悦图》、张崟《松山观瀑图》、蔡含《古松献寿》等。三大部分以年代为序列,从不同角度分别展现了文人墨客对“松”的依托、寄情和立意,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表现力。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9日。

  作品欣赏

  蔡含《古松献寿》

  禹之鼎《禅悦图》(局部)

  项圣谟《松花图卷》(局部)

  徐玫 《旭日松涛》

  袁耀《骊山避暑》

   +1 责任编辑: 邢贺扬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