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31 10:09:39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建筑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兆明及其团队,凭借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与AR(增强现实)技术融合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功实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创新,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突破行业瓶颈:从概念到实践
传统建筑行业长期依赖二维图纸和静态模型,设计、施工与运维环节的信息割裂问题突出。马兆明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痛点,提出将BIM技术与AR技术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模型轻量化算法和高精度定位技术,团队成功将复杂的BIM模型实时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实现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流程可视化。
马兆明表示:“BIM+AR技术的核心在于打破信息壁垒,让建筑从图纸上的线条变为可交互的动态实体。这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每个参与者都能直观理解建筑的全貌。”
技术亮点:轻量化与精准定位
马兆明团队的研究成果中,两项关键技术尤为瞩目:
1. BIM模型轻量化处理:通过创新的“边坍塌”算法,马兆明团队将数百万面的建筑模型精简至移动端可流畅运行的级别,同时保留关键几何与语义信息,解决了AR设备性能受限的难题。
2. 厘米级定位技术:结合视觉SLAM、GPS滤波及二维码辅助定位,马兆明团队实现了室内外环境的高精度空间匹配,确保虚拟模型与实景的无缝叠加,误差控制在工程要求的毫米级范围内。
全生命周期应用:赋能设计、施工与运维
设计阶段:设计师可通过AR设备将1:1模型投射到真实场地,即时调整方案,业主也能“所见即所得”,大幅减少沟通成本。
施工阶段:工人通过AR眼镜查看复杂节点的三维指导,避免传统二维图纸的误读,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
运维阶段:隐蔽管道、电路等设施通过AR透视一目了然,运维人员可快速定位问题,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马兆明团队的成果已在多个大型项目中落地,包括上海某商业综合体与北京智慧园区,获得业界广泛认可。建筑核心期刊《中国建设信息化》评价其“为建筑数字化提供了范式级解决方案”。
谈及未来,马兆明充满信心:“建筑与科技的融合才刚刚开始。我们正探索AI与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整合,目标是打造真正智能化的‘数字孪生’建筑。”
在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下,马兆明团队以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建筑的可能性,为中国乃至全球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文/陈思余)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