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 14:44:01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随着全球新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储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令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和部署,但随之而来的频繁火灾事故也暴露出储能电站在安全性上的巨大隐患。储能电站的起火事故屡见不鲜,不仅严重影响了电池安全、经济效益,也对公众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在确保能源存储效率的同时保障安全性,已成为当前储能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嘉善沃橙新能源有限公司召开的“2025深地储能生态大会”上,众多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储能行业的安全发展趋势。
业内专家指出,传统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外部防护上,更应从源头进行控制,即从储能系统的本征安全入手,彻底消除风险源。浙江沃橙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橙新能源”)推出的地下掩埋架构储能系统“星曜石系列”,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传统储能模式,为行业树立了安全新标杆。
储能行业面临的严峻安全挑战
在深入分析储能电站的安全隐患时,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储能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两个方面:热失控风险和环境风险。
储能系统,特别是锂电池等储能电池,在高温、高压或者出现故障时,极易发生热失控现象。一旦发生热失控,电池内部会出现短路或过热现象,导致剧烈的热反应,使得电池温度急剧升高,甚至突破700℃以上。这种高温会引发连锁反应,迅速蔓延至周围的电池模组,最终可能导致大规模爆炸,给储能电站带来灾难性后果。
图: 沃橙新能源董事长徐一尘先生
除了热失控,传统储能电站的安全隐患还来自外部环境。大多数储能系统采用地面布设模式,在事故发生时,充足的氧气供应和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使得火灾难以扑灭,极易造成火势蔓延,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灾难。尤其在一些高温或潮湿环境下,传统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沃橙新能源“星曜石系列”储能系统的创新突破
沃橙新能源董事长徐一尘在发布会上表示,“星曜石系列”采用全球首创的地下掩埋架构,基于“本征安全”理念,打破了传统储能的安全框架,从根本上杜绝了热失控和环境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专家一致认为,这一创新的地下储能方案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不仅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还为全球储能行业提供了新的安全标准。
“星曜石系列”储能系统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下架构,彻底隔绝氧气,消除爆燃风险。该系列采用地下掩埋架构,通过将储能模组掩埋于地下,系统实现了物理隔氧,彻底消除了因氧气供应而导致的火灾爆炸风险。地下掩埋架构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了极端环境的适应性,能够有效抵御8级地震和200米深水的浸泡,使得储能系统具备了更加卓越的环境耐受能力。此外,地下储能架构在发生故障时,能够有效避免火势的蔓延。即便在极端情况下,单个储能模块发生故障,火灾也不会扩散至地面,极大降低了事故外溢的风险,为安全性提供了全面保障。
蜂巢式抗爆仓体结构,远超行业安全标准。热扩散失控一直是储能系统面临的安全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沃橙新能源在“星曜石系列”中采用了蜂巢式抗爆仓体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极强的热隔离能力,可以有效防止电芯爆炸和二次燃爆,保障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蜂巢式抗爆仓体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对热扩散的有效隔离,还在于其稳固的物理结构。即使储能系统遭遇极端压力或外力冲击,蜂巢式设计也能确保储能单元的完整性,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图: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秘书长李建林博士
AI智能矩阵,自动故障隔离,确保高效运行。“星曜石系列”搭载的DeepSeek AI能源中枢系统,为储能系统注入了智能化的“生命”。这一系统能够支持多达256个储能模组并行运算,确保系统运行的去中心化,避免单一故障影响整体性能。AI智能矩阵的另一大亮点是其具备的智能自愈机制。当单个储能模组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将其隔离,确保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此外,系统还具备实时监测预警功能,能够通过AI算法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从源头上降低故障发生的风险,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专家观点:地下储能是行业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巅峰对话:隐能矩阵·地底储能系统研讨会”环节,ECOPV专委会吕芳秘书长主持,对话青海大学副校长兼新能源学院院长梅生伟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秘书长李建林博士、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新型储能技术研究所姜晓霞副所长、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储能事业部生产技术中心周喜超高级工程师、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西部投资公司宋伟总经理、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张旭高级工程师、沃橙新能源徐一尘董事长,众专家聚焦”安全”目标下的储能技术革新路径、AI深度赋能及产业生态重构展开战略研讨。
参加此次“新能源储能安全技术研讨会”的多位专家一致表示,地下储能架构代表了储能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传统储能系统仍依赖外部灭火等防护手段,但这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热失控等重大安全隐患。地下储能架构则通过从源头上隔离危险因素,彻底消除了这些风险。
与会专家表示,地下掩埋式储能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在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性上具有明显优势,特别适用于一些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专家指出,“星曜石系列”的蜂巢式抗爆仓体结构和AI智能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储能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使得其不仅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进行有效隔离,还能主动预防故障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可靠性。
未来储能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本征安全,地下储能架构作为这一理念的先锋,必将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储能行业的未来将更加稳定、高效,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柱。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