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国内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众惠相互”)公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据统计,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08481万元,其中,健康险业务贡献296601万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高位,在承保端与投资端实现双线盈利。同时,2024年会员规模突破362万人大关,运营中的会员互助项目超过10个,覆盖人群逾百万人次,充分展现了其在科技赋能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加大科技投入,构建数字化支撑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保险行业的发展中更是如此。众惠相互深刻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服务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4 年,公司的科技投入同比增长 210%,技术人员占比近 50%。
通过不断提升科技实力,众惠相互成功上线了一系列数字化项目,包括数据仓库、产品工厂、AI 机器人等。数据仓库的建立,让公司能够更加高效地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为精准营销、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产品工厂则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定制和迭代,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特点,迅速推出符合要求的保险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AI 机器人的应用,在客服、理赔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 24 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
以自主研发的"智惠赔"智能风控平台为例,众惠相互依托机器学习模型与智能规则引擎的组合,有效提升了理赔效率。目前,公司线上化率达92.3%,单证齐全案件1日结案率99%,最快3秒完成理赔。全年服务会员337万人次,处理赔付案件6.6万件,会员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6%以上。科技创新不仅重塑了业务流程,更打破了传统保险服务时空限制:通过无接触服务、智能核保、在线问诊等数字化工具,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40%,形成高黏性会员生态。
这种科技驱动的服务升级正在重构保险价值链条。在精算定价环节,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精准评估,使带病体、老年群体等传统拒保人群获得保障可能;核保环节,人工智能自动识别600余种医疗凭证,将人工审核时长压缩80%;理赔环节,区块链技术确保电子病历不可篡改;健康管理环节,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用户体征数据。这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让相互保险"会员共治共享"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精准聚焦细分需求,构建多层次普惠保障网络
众惠相互的科技赋能还体现在产品创新上。公司深耕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尤其在特定人群风险保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公司开发了16种相关产品,打造了国内最全的肾病保险产品矩阵,并构建 "保险+健康管理" 闭环。通过保险保障为患者提供经济支持,同时结合健康管理服务,帮助参保人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模式不仅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也为三医联动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在医疗、医保、医药之间建立了有效的协同机制。
此外,公司还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业务结构,聚焦保险年轻化趋势,精准识别年轻用户需求。据统计,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推进,30岁以下年轻客户占比达40%,形成了"年轻化、高黏性" 的会员结构。针对年轻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众惠相互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型保险产品,通过便捷的线上投保流程和个性化的保障方案,吸引了大量年轻客户,实现了保险服务与年轻一代的有效对接。
站在行业变革的潮头,众惠相互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其构建的"科技+会员制"双轮驱动模式,证明普惠保险可以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通过将362万会员的健康数据转化为风险管理能力,把社会痛点转化为产品创新方向,这家机构正在走出一条中国式相互保险的特色发展之路。当科技创新与普惠初心相遇,当会员共治与数字治理交融,相互保险这个古老的保障形态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众惠相互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