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路上的历史回响——厦航上海分公司新址的时代故事

2025-7-1 19:00:44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当六月的风拂过陕西南路542号的红瓦坡顶,墙脚的爬山虎正用叶尖丈量着九十一年的光阴。

1934年,这座花园洋房落成,她像一本摊开的线装书,每道砖缝都夹着中国航空史的信笺——那是淞沪会战前外籍飞行员皮靴叩响的石阶、是“飞虎队”深夜不灭的台灯、是“两航”起义者藏在口袋里的配枪……

1984年,民航华东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高世昌在这座老洋房里居住,见证了中国第一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航空公司——厦门航空的诞生。

2024年,在厦航成立40周年之际,这里成为厦航上海分公司新办公地,让这座承载着中国民航深厚历史与文化的老洋房,在厦航人致远百年的新时代征程中焕发新韵——如今,修旧如旧的木地板,承载着当年飞行员的足迹,院落里的法国梧桐,正把枝桠舒展成飞翔的姿态。

青铜门环上的中航星芒

上世纪30年代,中美合资的“中国航空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历史档案中泛黄的一张照片,记录着1934年后居住在陕西南路542号的洋房里的9位外籍飞行教员,正中的便是第一任总飞行师艾利逊。多份史料表明,首批中国民航工作者,正是在艾利逊等人带教下成长起来的。在接下来的近一个世纪里,薪火相传、青蓝相继,成为了中国民航发展的中坚力量。

洋房铜制的门环上,至今或许还留着艾利逊这位“总教头”掌心的弧度,晨雾中常混着飞行服皮革与樟树叶的气息。阁楼的老虎窗,或许见证过21岁的陈文宽接到DC-2副驾驶聘书的瞬间——这个后来创建复兴航空的年轻人,曾在壁炉前跟着艾利逊绘制航线图。1934年,从这座洋房到上海的老机场龙华机场的4600米路上,总有人看见中国学员攥着时刻表奔跑,纸页上“上海-厦门”的航线被手指磨出了毛边,谁也想不到五十年后的1984年,厦航成立后,最初的几个航班之一,正是从上海起飞前往厦门,与当年航线形成时空叠印。

飞虎队台灯下的星群

可以想象,陈纳德将军当年在二楼书房,与飞虎队队员用咖啡杯压着驼峰航线图,台灯光晕里浮动的尘埃混着重庆运来的桐油味。如今修缮时在木梁缝隙发现的弹壳,或许正是当年情报传递时滚落在地的信号弹,而爬山虎根系缠绕的墙缝里,还藏着未被破译的摩斯电码。

档案显示,记载1945年中航职员里,中国机长10名,副驾驶90名,报务员、无线电员、技工等中国民航工作者在数量上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在“驼峰航线”的飞行中,由居住在老洋房的飞行教员带教出来的一批批中国飞行员崭露头角,陈文宽、潘国定、林雨水、顾杰飞、杨宏量等人员,他们在三个月内完成近900次高难度飞行的壮举,共同谱写了世界航空史上的佳话。

起义者口袋里的晨光

1949年11月9日清晨,中国航空公司10架飞机与中央航空公司2架飞机相继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抵达北京、天津。

由老洋房培养的航空人才及运回的航材设备,如星火般奠定新中国民航发展的基础。《人民日报》1949年11月10日的油墨香至今还留在档案夹里,而那张起义人员在天津招待所的合影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口袋都鼓鼓的,据中国民航博物馆介绍,当时为了防止起义失败,口袋里都装了配枪。起义人员当中,就有和老洋房有着不解之缘的杨宏量、顾杰飞等人。

厦航董事长、党委书记赵东在《感念我的师父、“两航”起义前辈顾杰飞》一文中回忆到,“1949年11月9日,顾杰飞作为C-47XT-129号飞机报务员,从香港飞抵天津,从此开启了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历程。”

两航起义成员林雨水曾任民航上海管理局(民航华东局前身)飞行指导员、民航华东管理局航行气象处顾问等职,为海峡两岸的通航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从老洋房“走”出的航空人才,将航空报国的理想刻进了新中国的云端。

妈祖香火中的海峡云路

1990 年的春风里,台湾复兴航空等五家航空公司的访问团带着“早日直航”的牌匾来到厦航,表达了希望两岸可以尽早实现通航的愿景。1997年,湄洲妈祖金身搭乘厦航班机赴台,机舱里的檀香味让人想起50年前航线概况图中早期厦门的三字代码“AMY”,那是来源于“AMOY”——厦门最早的葡萄牙文别称,如时光邮戳盖在海峡两岸的记忆上。此后,2005年1月29日,厦航先行先试,成为第一批参与春节两岸包机的航司,并成为首航当天最早凯旋的航司,开启56年来海峡两岸双向直飞的“破冰之航”。

不久前,马英九来访厦航,他参观妈祖文化主题展和在模拟客舱体验厦航服务的照片,如今已摆放在老洋房一楼两岸交流的展区内。而91岁的老洋房记得更久以前:1948年的支票上的货币数字旁,会计用钢笔淡淡描了朵鼓浪屿的三角梅。这种对故土的眷恋,从艾利逊教中国徒弟画航线开始,便如法国梧桐气生根,不断蔓延生长,终将海峡两岸的云层织成通途。

老洋房的新飞行密码

当厦航在2024年入驻这座房子时,在原有的木质办公桌上,或许还留有中国首任民航局局长邝任农,在1963年规划中巴航线时的钢笔尖痕迹;在一楼壁炉边,仿佛能看到上世纪80年代,民航华东局首任局长高世昌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今年6月初,百岁高龄的高世昌老局长得知自己曾经居住过的洋房成为厦航的办公地,回想起多年来与厦航的不解情缘,他感慨万千,并特别赠送给厦航一幅山水画,祝福厦航“基业长青、致远百年”。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陕西南路542号的故事仍在续写。六月的阳光穿过修复后的彩窗,在办公桌上投下彩色光斑,像极了当年飞虎队联络点的信号灯。院落里的梧桐树结出新的籽实,那椭圆的果实落在石板上,声响如同跨越时空的承诺——关于航空救国的初心,关于两航起义的星光,关于两岸直航的云路,都将在这座房子的褶皱里,随着厦航航线的不断延展,在“厦门航空事业”的接续奋斗中,在厦航“致远百年”的新征程上,生长为生生不息的飞行密码。(陈邵珣 颜光亮)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