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铁路中学校首届“星光学术月”: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育实践创新

2025-7-3 16:03:57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近日,重庆市铁路中学首届“星光学术月”圆满收官。本次活动以“深学笃行教育家精神: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星光教育”为主题,历时两个多月,紧密围绕“学术领航强根基、课堂革新育新人、科研赋能提质效、成果荟萃促发展”四大核心板块系统推进,是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2025年教育改革系列政策。

一、课堂革命:以数字化转型重构课堂育人方式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新时代教育发展锚定航向,其中特别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深化课堂改革协同发展。学校“星光学术月”锚定教学革新领域,26位青年教师在“星秀杯”教学创新大赛中创新实践“AI+课堂”新教学模式。依托智慧教育手段构建“AI学情精准诊断—教学策略动态调整—学习效果实时反馈”的闭环教学系统,将Deepseek等智能工具深度融入语文情境教学、数学建模分析等学科场景,通过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使课堂互动参与度提升40%,知识内化效率提高35%。其中语文李娅婷老师在《陋室铭》课堂上,利用AI还原陋室场景,帮助学生感受“陋室”生活的情趣,化学朱瑜老师借助AI辅助实验,让学生明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生物李雪老师用3D建模呈现细菌结构,智能体模拟“细菌对话”。物理陈红果老师利用智能手机传感器与AI智能分析,让学生实时采集数据,验证动量定理。杨书翼、胡怡、凌晶三名老师的课例被选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案例。此外还有《我为家乡谋发展》获重庆市创新教育精品课程一等奖。

二、铸魂育人:构建全链条德育创新体系

学校“星光学术月”之班主任论坛模块,创新设置“新时代班级治理”实践赛道,21位班主任向“青春期心理疏导压力”“家校协同障碍”“德育目标与应试压力矛盾”“突发事件应对”等现实痛点发起挑战,牟红霞老师用“回向”理念实现教育的转化;李雪老师用个性化教育的星空,实现了教育赋能的跃迁;苏琳琳老师用《气象管理法》找到了刚柔并济的育人规律;刘淮老师通过"日清督导员"等岗位设计,让规则内化;牟文丽老师用"快乐惩戒"将纪律约束转化为自主管理……同时,联动成都市铁路中学校,搭建起成渝协同育人新生态,班主任名师杨小川走进我校共话德育故事。学校通过“星光学术月”班主任论坛,学校打造了“单亲成长档案”“琉璃品格育人”“π能管理”“星光成长银行”“班级微治理共同体”"三明立人工程"等18个特色德育品牌。重庆市铁路中学校班主任团队在实践与思考中实现着班级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赋能”的全面升级,形成《班主任星芒德育白皮书》,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供了校本化解决方案。

三、质量攻坚:创新中高考备考的系统化实施路径

质量线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引,创新构建"目标、策略、保障"三维联动、"政策导航链、资源整合链、教研创新链、评价反馈链、成长支持链"五链贯通的中高考备考支持体系,将核心素养培养深度融入复习全过程,形成可复制的区域备考样板。 通过“星光学术月”中高考备课复习论坛,学校共组织了17次市区中高考政策研读会、18场“星光备考”专题研讨,组建由49位学科骨干教师领衔的“星光备考智囊团”,精准定位基于校情、班情、生情的共性薄弱点,创新实践全校升学备考教研一盘棋、“非毕业年级向上助力,毕业年级向下传导”的双向互动策略,开展"个人初备(基于AI学情报告)—教研组精备(跨年级经验融合)—跨校联备(专家线上指导)"的三级备课革命,累计辐射集团校教师450余人次。创设“高中作文专题教学系统化建构与实践”“聚焦核心素养的高考英语写作双轨突破”“化学问题链驱动复习法”“带上3个W解决化工流程题”等20套精准高效的复习方案,切实将提质增效要求落到实处,为初三高三师生备考保驾护航。

四、课程创新:打造山地特色的跨学科育人场域

立足重庆“山城”地域特色,学校构建“星光山地课程”生态体系,35位课程开发者带领学生在真实地理情境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开发的12门特色课程中,《洞见红色记忆,赓续红色传承》巧妙地将学校防空洞资源与红色基因融合,通过“文化感知—实践探索—创新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绘制防空洞历史地图”“设计应急避难方案”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访、学、绘、讲、悟、做”中依托“防空洞”这一真实场景开展跨学科实践。当城市的科学教育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室与课本时,重庆市铁路中学正将课堂搬进后山的“星光山地”——学生们手持pH试纸检测山泉水质,用地理知识分析岩石断层,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绘制生态图谱。学校校长邓玉洪介绍:“这场基于跨学科学习的星光山地科学教育实践,就是为了让科学素养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生根发芽。”

学校开展星光学术月系列活动以来,中国电子学会智能教育智库资深专家何政权老师畅谈“AIGC赋能中学教育教学”,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徐猛破解新时期跨学科教学谜题,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专家钱金涛携独创“科技狠活”备考体系亮相校园。在星光学术月中,学校形成了“教学实践—问题转化—课题研究—成果应用”的闭环科研机制,产生了一批丰硕喜人的科研成果。市级课题“普通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形成可推广的“铁中模式”,22项区级课题聚焦“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等教学痛点深入推进,9项结题课题产生23项实用型教学工具,3项课题荣获市级教学成果奖,38项成果获选区级“精品课”。在课程“校园隧道山泉水探秘与焕新”的实践过程中,师生走进区生态环境监测站,这场生动的“环保实践课”引发主流媒体关注,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以《沉浸式体验点燃青少年环保热情》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监测系统》被市教育评估院采纳为区域评价改革试点方案,《基于核心素养的星光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获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典型案例与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充分发挥了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支撑引领作用。 

重庆市铁路中学党委书记表示:“首届星光学术月的成功举办,是学校未来将持续深化‘五育融合’育人实践,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铁中智慧。”

2025年重庆市铁路中学校学术年会暨星光学术月开幕式

何政权老师专题讲座

“星秀杯”教学创新大赛中“AI+课堂”展示

星光学术月之中高考备课论坛上高三陈菲菲老师正在做分享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