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4 11:53:21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导语:从专项基因到全场景革命,一场关于「时间」的设计实验
2025年盛夏,中国鞋履品牌LOSK凭借「履影」「旧途」「光年」三大系列,以“复古重构”方法论斩获全球风尚设计大奖。从德训鞋的专业训练基因到阿甘鞋的慢跑记忆,再到覆盖全场景的运动休闲鞋,这三个系列如同一场递进式的设计实验——不做时光标本的复刻者,而做经典与当代生活的“共生建筑师”。今天,我们深入拆解其产品逻辑,看LOSK如何用技术革新与人文洞察,让美学真正跟随每一双脚。
一、「履影」系列:柔术基因重塑德训鞋的「可靠感」
设计原点:以20世纪70年代德训鞋为原型,却剥离其“硬挺帆布+厚重橡胶”的工业符号,提炼“可靠伙伴”的精神内核。
核心革新:
1. 运动基因转译:
* 鞋口采用柔术服同款三向弹力织带技术,解决传统德训鞋磨脚痛点,使脚踝在深蹲、疾走时获“无束缚支撑”。
* 中底搭载三层复合缓震结构(顶部记忆棉+中部再生乳胶+底层山形防滑纹),重量减轻40%却维持复古厚底视觉张力。
2. 抗衰材质体系:
* 20安高密度再生帆布鞋面(普通款为16安),经30次水洗测试不变形,耐磨性提升50%。
3. 场景跨越性验证:?用户实测显示,同一双鞋可完成健身房折返跑、早晚高峰通勤、商务会议三重场景切换,成为Z世代“高频穿着率之王”。
用户原声:
“穿‘履影’陪客户逛展被问链接,下班打羽毛球也不掉链子——它像长在脚上的隐形铠甲。”
二、「旧途」系列:东方美学激活阿甘鞋的「时光褶皱」
设计原点:重构1972年阿甘鞋的“松弛感”,却以东方哲学替代美式符号,让鞋履在岁月中自然生长。
破局之道:
1. 材质的时间叙事:
* 头层牛皮鞋面模拟“老茶饼包浆”,随穿着时长形成温润褶皱,而非破损旧化。
* 自研“柔云科技”中底采用超临界发泡工艺,回弹率提升35%,实现“踩旧棉絮”般的轻盈脚感。
2. 亚洲脚型科学适配:
* 针对亚洲人前掌压力高17%的特点,前掌宽度从国际标准98mm增至105mm,15°微翘鞋头避免挤压变形。
3. 私密情感锚点:
* LOSK标识藏于鞋舌内侧,系鞋带时指尖偶遇的隐秘诗意,取代显性文化符号的喧哗。
经典场景:
一位程序员穿着旧途系列经历求婚、马拉松急救跑者、商务谈判,旧化鞋面在社交平台引发“越旧越美”的二次传播。
三、「光年」系列:时光符号重组,定义「无边界」日常
设计原点:从80年代板鞋、90年代老爹鞋、千禧年休闲鞋中提取基因,却以“去时代标签”实现全场景兼容。
重构逻辑:
1. 符号的当代转译:
* 80年代板鞋“锯齿鞋边”简化为3mm细车线,90年代老爹鞋厚底压缩40%体积,千禧年网面替换为再生聚酯纤维水洗面料,形成“低调的复古张力”。
2. 无时间感配色系统:
* 苔藓青(老球场植被色)、旧报纸白(泛黄纸张调)、磁带灰(老式卡带哑光感)——所有配色通过四季穿搭测试,拒绝季度流行色追逐。
3. 生活化功能嵌入:
* 大底纹路复刻老唱片螺旋纹,防滑性能提升30%的同时暗藏“时光流动”隐喻;
* 鞋跟预埋“自然磨损引导区”,旧化后形成主人专属包浆,激发用户情感投射。
市场反馈:
上海体验店“光年时光舱”中,90%试穿者因“配工装裤不违和,搭西装裤不呆板”下单,印证“一鞋穿三季”的理性消费观崛起。
设计哲学溯源:四个关键词构建「复古共生」体系
1. 取神去形:“履影”保留德训鞋的可靠感但革新材质,“旧途”延续阿甘鞋的松弛感却重构视觉,“光年”提取休闲鞋的自在基因但甩掉笨重——形可异,神必承。
2. 运动智慧日常化:?橄榄球头盔缓冲结构转化为鞋头防护层,柔术动态包裹逻辑解决磨脚问题——竞技场的生存智慧,本就该成为都市生活的体面。
3. 用户共生设计:?基于32位用户鞋底磨损热力图开发15°微翘鞋头;开放“生活足迹定制中底”(马拉松跑者型师久站型)——让产品成为千万双脚的“共创者”。
4. 可持续即长久美学:?竹纤维来自可持续林场,鞋盒采用甘蔗纤维可降解材料,旧鞋回收改造艺术装置——环保不是标签,是让美学的生命力跨越年份。
结语:在时间缝隙中,寻找美学的永恒性
从“履影”的折返跑声、“旧途”的旧化褶皱到“光年”的防滑纹路,LOSK的三大系列共同回答了同一个命题:真正的经典,从不怕被时光考验,只怕未能走进生活。当年轻人穿着这些鞋款穿过街巷、会议室、运动场,鞋底每一处磨损都在诉说——
“美学从未被锁在展柜里,它诞生于脚与大地摩擦的瞬间,生长于产品与主人共写的岁月诗行中。”
——LOSK,以复古重构为笔,让日常成为高级的美学展场。
数据支持:中国鞋业协会2025白皮书、全球风尚设计大奖评审报告、LOSK用户调研数据库。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