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9 13:10:01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让女性的坚韧注入动力,让科技的力量在田野沟渠间发挥作用。李子凡的智能温控大棚里,十万株香梨苗茁壮成长,每一片新芽都承载着科技管理的新希望。在刘丹萍的稻田里,肥美的螃蟹游弋莲花荷田之中,描绘出生态农业的和谐画卷。这笔饱含温度的母亲创业循环金,如及时雨般浸润着新疆兵团创业女性的心田,让她们以坚韧为基,以汗水耕耘,在广袤的大漠边缘,绽放出乡村创业的绚烂之花,为兴边、富民贡献着坚实的力量。
沙漠边缘的香梨树
智慧农业的突围:70万循环金撬动10万株香梨苗
28岁的李子凡因观察到“水果商品化差异”而萌生创业念头。2018年,还在上大学的她响应国家“双创”号召,组建了以女性为主的创业团队,投身香梨育苗产业。创业初期,没有任何准备的她们遇到了各种挫折,大棚设计不合理导致不得不再投30余万元改造,进口滴灌设备因水土不服而报废,价值几十万元树苗枯死当柴烧,最艰难时,工人工资都发不出。
母亲创业循环金扶持的“优系香梨育苗项目”带头人李子凡
面对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多重挑战,李子凡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创业决心。她遍访农技专家,通过反复试验突破组培育苗技术难关,常常深夜还在大棚里观察果苗。技术难题逐一解决后,资金压力却日益沉重,成为她心里的一块石头。2024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带来70万元母亲创业循环金,犹如雪中送炭,帮助她走出创业的资金困境。
李子凡的“智慧农业”
她用这笔资金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升级智能大棚,实现温湿度的远程精准调控,显著提升了育苗的科技管理水平。采用容器培育出来的果苗移栽后第二年即可挂果,大大缩短了香梨育苗周期。目前,10万株香梨容器苗在智能温控大棚中茁壮成长,带动600户家庭增收。
母亲创业循环金扶持的“优系香梨育苗项目”受益妇女
掌握了数字技能的妇女们大施拳脚,田间地头变成了学习交流的“科技课堂”,她们不仅学习物联网操作,还尝试通过直播销售果苗。科技让农业生产不再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在循环金的帮助下,李子凡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让她能够将更多更新、更好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投入产业,为周边乡村女性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迈向富裕生活。
稻蟹共生的农业实验:20万元催生3000公斤精品蟹
与此同时,在70公里外,创业女性刘丹萍正将20万元循环金投入到“稻蟹共生”的生态农业实践中。2018年一场洪水冲走了她30万元的投资,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牛奶病、草害、销售难题接踵而至。
母亲创业循环金扶持的“稻蟹种养项目”带头人刘丹萍(左)
2024年,中国妇基会20万元循环金为她的创业发展注入了关键动力。她利用资金深挖生态沟渠、引进优质蟹种、建立防逃网。如今,3000公斤稻田蟹以每公斤100元的价格畅销市场,蟹田米收入达21.76万元。8名妇女通过参与插秧、投喂、包装等环节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何江兰便是受益人之一,加入稻蟹种养合作社后,她实现年增收万余元,从外出务工转为家门口就业。“现在既能照顾家庭,收入也提高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像她这样的边疆女性,正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守家”与“致富”双赢。
?母亲创业循环金扶持的“稻蟹种养项目”受益妇女
创业资金短缺曾让刘丹萍倍感压力,循环金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坚定了她的创业信心。望着生机勃勃的稻田,刘丹萍大胆想象,她要在稻蟹养殖的基础上,引入荷花种植,打造一条集观光、农事体验、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起稻田、荷塘、蟹塘等景观,让游客感受稻香、荷韵,品尝特色“荷蟹宴”,深度体验田园乐趣。她期望以产业兴边富民,通过提升妇女在水稻种植、蟹苗管理、旅游接待等方面的技能,带动更多乡村女性同胞增收致富,安居乐业。她的愿景是在大漠深处建设一个融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的生态旅游园区,带领更多姐妹走上致富路。
全链条帮扶模式:汇聚守边护边兴边“她力量”
项目得到了爱心企业玫琳凯公司的支持,除了母亲创业循环金,中国妇基会还在新疆兵团实施了@她创业计划——木兰加速计划项目,打造“木兰加速空间”为当地女性持续赋能,构建“资金支持+培训赋能+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帮扶模式。2023至2024年,中国妇基会投入新疆兵团90万元循环金直接帮扶32户低收入家庭实现户均增收2.17万元,辐射带动102户群众;“木兰加速空间”围绕农技、营销、法律方面的主题开展12场培训,惠及618人次女性,成为妇女创就业的“加速器”。
截至2024年底,@她创业计划项目通过全链条帮扶模式,已累计实施母亲创业循环金4.26亿元,覆盖28个省区市,助力61.75万女性创业就业,带动375万余人致富增收。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