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文学”沃土上孕育生机,季栋梁著作《西海固笔记》问世

2022-4-20 10:42:35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天旱干枯水断流,麻雀渴得喝柴油”,在提到宁夏的西海固地区的时候,不少人以当地的这首民谣来形容。苦瘠甲于天下,世人皆知,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国人均国民收入340多元,宁夏为230多元,西海固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则不足百元。

西海固曾经苦瘠甲于天下

2021年初,大型脱贫攻坚剧《山海情》凭借自身的感人故事和过硬品质,成为了年度毫无争议的口碑之作。豆瓣评分9.2,高分华语剧集榜第14位、斩获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在内的多个奖项或提名。据国家广电总局收视数据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在纳入计算的五个频道中,《山海情》全剧每集平均综合收视率为1.504%,最高为1.647%,且从未跌破过1%。

大型扶贫电视连续剧《山海情》

《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人民群众移民搬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正是因为剧集的火热,“西海固”“福建对口帮扶”等词汇,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豆瓣和掌阅关于《西海固笔记》的书评

上世纪80年代初,以丁文庆、慕岳、袁伯诚、范泰昌为代表的作家们,通过潜心创作使“西海固文学”这一现象得到文坛认可并受到广泛关注,“西海固文学”亦逐渐成为外界公认的宁夏文化名片。如今,西海固这片肥沃的文学土地上又孕育出了新的生机,被誉为“西海固之子”的著名作家季栋梁著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正式发行。该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掌阅科技联合出品,电子书独 家上线掌阅平台。

季栋梁写《西海固笔记》感悟

季栋梁通过独特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采用原生态的手法,全景式、多方位抒写这片土地两千年的沧桑巨变以及巨变背后的时代缩影和精神嬗变,不仅原生态再现了中国脱贫攻坚伟业的新时代大历史,同时也向故乡的土地致以庄重的敬意和深沉的爱意。

《西海固笔记》作者季栋梁

《西海固笔记》中,季栋梁一一历数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对改变西海固面貌作出的不懈努力。自1982年起,国家便启动实施“三西”农业建设扶贫工程。1996年,中央实行推进东西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20多年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扛起历史使命,与宁夏人民一起创造了“闽宁模式”,终使西海固地区与全国各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改天换地的事实说明,最终是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腾飞,使国家富起来,从而有实力推动一个苦瘠之地获得崭新面貌。

西海固地区如今面貌

《西海固笔记》具象色彩较为浓厚,渗透出一种并不常见的气质。季栋梁亲自走遍西海固全境,路上没多少人认识他,更鲜有人知晓他的来意。对于有些需要搞清的重要事实,如“梯田建设”“盐地治沙”“扬黄灌溉”“开窖工程”“劳务输出”“菌草种植”“滩羊银行”等,季栋梁会专门去有关部门了解,继之专题造访。这种以田园调查式为主的采访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生活原貌与真相,也贴近普通人的生存现实。

宁夏固原彭阳县金鸡坪梯田

在《西海固笔记》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统计数据,但西海固人的准确感受却被用另一种形式“统计”上来。譬如,西海固人民与水的关系,就被季栋梁反复提及和验证。作为客人到农家串门时,各家的热情问候都是“喝水吗?”那时有山村喝的是“鸡叫水”,即每天早晨鸡一叫人们就要和牲口们一起到山沟里抢水,而如今,这样的村庄里都通上了自来水,院内种满蔬菜花卉。主人的笑容是绽放的,“水甜得干净得,现在好了,美得很!”从这些不刻意的交往中,季栋梁了解到了农民们的真实心境。

原福建省闽宁办主任 林月婵

即便对广为流传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记录,在季栋梁的笔下也有所不同。书中写到原闽宁协作办公室主任林月婵,在宁夏家喻户晓,事迹多有报导。在《西海固笔记》中,作者则用了一个“林妈妈”的描述,异常鲜明地铭刻了林月婵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正如季栋梁自己所说,《西海固笔记》是从“低处”写起的,从小角度切入,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主题。之所以把作品称之为“笔记”,便是一种放低的姿态,低到与生活平行,与人民平行。

《西海固笔记》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袤乡村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洗礼。《西海固笔记》中,季栋梁踩进生活的泥土,贴近现实的人物,去发现细节、感受细节、思考细节,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新因素新气象,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记录了大量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时代新人,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精神的光芒。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