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0 13:18:58
来源:东方网 选稿:顾天娇
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航天梦”的重要论述,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7月16日至31日,省级重点团队——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电芯火”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开展“航天科普、榜样对话、科技研学、精神宣讲”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将专业所学与航天事业深度融合,用青春行动诠释着物电学子助力航天强国建设的担当。
航天探秘:“沉浸体验”筑牢知识根基
7月16日,服务队首站踏入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开启航天知识探秘之旅。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系统梳理人类航天发展脉络,深入研学长征十一号火箭构造原理及部件协同机制,通过模型拆解、动画演示等沉浸式体验,直观了解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太空育种技术赋能农业发展的成果,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航天科技的多元价值;而火星、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系统讲解,更拓宽了大家的宇宙认知边界。
活动尾声,服务队向东方航天港敬赠了队员自主建模、3D打印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模型。这一模型不仅展现了学院科研教学实力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更承载着青年学子对航天精神的崇高敬意。
科普服务:“多元互动”播撒航天种子
7月17日起,实践队转入航天科普服务岗位,与东方航天港工作人员协作,为游客打造“知识+互动+思想”三位一体的体验活动。队员们剪辑科普素材、捕捉精彩瞬间,用镜头记录航天魅力;在展示区,他们借助积木组件拆解航天器结构,搭配航天文创,让抽象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沉浸式体验区里,队员们调试设备、引导入场,通过5D电影特效,让游客在震动、吹风等感官刺激中感受火箭升空的震撼;VR体验区中,他们协助游客佩戴设备,实时解答“太空行走”模拟中的疑问,助力“身临其境”触摸航天梦。
团队同步做好后勤保障,登记服装尺码、发放新胸牌规范标识,为活动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
|
|
|
榜样对话:“深度访谈”汲取奋斗力量
7月22日,服务队专访2025年度“全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东方航天港集团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团队成员、潍坊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校友姜英梓,分享了团队攻坚克难的历程,揭秘“制胜密码”:钢铁意志与不懈拼搏。
“航天事业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精尖’,需要各领域青年共同托举。”姜英梓结合团队荣誉强调,她以“用通宵达旦垫起海上发射成功”的经历鼓励学弟学妹:“要像航天人征服浪潮般无畏,别吝啬好奇心,星火般的尝试终会照亮热爱。”这场对话让队员们深刻领会“集体力量”与“青春担当”的内涵,立志传承艰苦奋斗、协同奋进的精神。
科技研学:“3D打印”点亮航天梦想
7月17日至24日,服务队依托学院3D打印技术优势,打磨航天主题研学课程。团队中一位曾获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创新创业大赛3D打印赛道一等奖的队员,全程参与课程设计,从方案撰写到设备调试提供专业支撑,吸引近百名青少年参与。
课程以“认知—实践—创造—分享”为主线,构建“技术实操—课程设计—教学实践”闭环:用“3D打印巧克力”“工业零件快速成型”等案例讲解层层堆积原理;指导孩子们用简易建模软件设计专属火箭模型;现场演示3D打印机运作,引导观察“数字模型”到“实体物件”的转化;最后通过上色、分组分享,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科技与航天的融合魅力。“想造真正的火箭”——课后孩子们的心声,正是课程点亮航天梦想的生动注脚。
精神宣讲:“两弹一星”厚植家国情怀
7月29日,服务队在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队员们借助泛黄的历史照片与文字资料,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条件下,隐姓埋名、矢志攻关,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与“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突破技术壁垒,为新中国筑起国防屏障的事迹。
活动设置问答互动与实物模型展示环节,观众踊跃提问,内容涵盖研制节点、科学家事迹、技术原理等;火箭、卫星等比例模型前,参观者驻足细看,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深入人心。
此次实践中,“物电芯火”服务队将专业技能与航天科普深度融合,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航天筑梦与科技报国的种子,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双赢。未来,团队将优化实践课程体系,为航天科普、精神传承与青年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图/文:于龙)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