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研发“皖芯”系列芯片 引领生猪育种技术革新

2025-8-11 09:23:49

来源:东方网  选稿:顾天娇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芯”想“豕”成团队研发的“皖芯 1 号”“皖芯 2 号”猪液相基因芯片荣获多项核心专利,这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正为我国生猪种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诞生:破解地方猪育种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传统育种依赖表型选择,存在周期长、精准度低等问题。安徽农业大学猪遗传育种团队联合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历经数年攻关,成功研发出专为安徽地方猪及商品猪定制的液相芯片。

“皖芯 1 号” 整合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等7个地方品种的58580个特征 SNP 位点,覆盖生长、繁殖等关键性状;“皖芯 2 号” 聚焦长白、大白等瘦肉型猪,补充 337个肉质、抗性相关功能位点。两款芯片采用靶向测序技术,位点捕获效率超 99.6%,检测成本较传统固相芯片降低30%-50%,填补了国内中部地区地方猪专用育种芯片的空白。

落地应用:从实验室到养殖场的跨越

在安徽省浩宇牧业霍寿黑猪保种场,技术人员正使用 “皖芯 1 号” 对种猪进行基因分型。“过去选种全靠经验,现在通过芯片检测,能精准筛选出抗病性强、肉质优的种猪,窝产仔数提高1.2头,养殖效益提升30%。” 场长焦俊感慨道。

该产品已在全省10个市、20多个县推广应用,覆盖8000头良种猪,带动3万余人受益。在安徽徽名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芯片培育的“皖岳黑猪”新品种,肌内脂肪含量提升21.7%,成为地方特色养殖的标杆。

合作共建:构建产学研用生态链

团队与安徽省安泰种猪育种有限公司、花亭湖保种场等2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构建“芯片研发 - 检测服务 - 育种改良”闭环体系。通过技术服务合同,为合作企业提供基因型鉴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服务,帮助企业缩短育种周期 40%,饲料成本降低 70元 \ 头。

“我们不仅提供芯片,更输出整套育种解决方案。” 团队负责人史丽莎介绍,合作企业通过芯片技术实现精准选种,平均日增重提升8%,新增利润累计超400万元。

未来拓展:从地方猪到全产业链

目前,团队已建立覆盖中部地区的地方猪遗传资源基因库,计划 3 年内将技术推广至江浙、华南等生猪主产区,打造农业物联网技术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操海群表示:“‘皖芯’系列芯片的研发,是高校服务种业振兴的生动实践。我们将持续推动技术迭代,让更多‘实验室成果’变成‘产业成效’。”(韩悦悦)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