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1 09:34:44
来源:东方网 选稿:顾天娇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号召,七月盛夏,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潮韵农熙”“乡振童心”实践队走进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下底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夏日稻田里稻浪翻滚,在团关埠镇委的引领下,实践队奔赴茂盛农场,开展以助农直播和农场宣传片拍摄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队员们用青春力量为“米老黄”品牌大米赋能,以实际行动践行“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
图为实践队与茂盛农场及镇团委负责人稻田前合影。江卓燃 摄
精准对接是此次“百千万工程”助农行动的第一步。实践队抵达茂盛农场后,立刻与农场负责人黄介茂展开座谈,围绕助农直播筹备、宣传片拍摄细节等关键问题深入交流,随后深入农场及周边实地走访,全面掌握农场规模、产品种类及销售现状。这份扎实的调研,既是“百千万工程”中高校与乡村精准对接的生动体现,更为后续活动的精准开展锚定方向,为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奠定基础。
图为实践队与农场负责人黄介茂展开座谈。谭贤明 摄
每晚8点,茂盛农场的临时直播间准时亮起灯光。“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刚收割的丝苗米,煮饭时米香能飘满整个厨房……”实践队队员化身主播,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向屏幕前的观众热情推介“米老黄”品牌旗下的丝苗米、黑糯米等特色农产品。直播中,主播们现场展示产品特性,细致讲解不同品种大米的口感与营养价值,实时为观众答疑解惑。这种直观贴心的推介形式,不仅让“米老黄”大米曝光度显著提升,更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是“百千万工程”中以产业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让乡村特色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图为实践队助农直播间现场。谭贤明 摄
每日与直播同步推进的,还有农场宣传片素材的摄制工作。队员们聚焦“米老黄”系列产品精心拍摄:盛夏烈日下,他们扛着各类拍摄设备,深一脚浅一脚踩在田埂上,将镜头对准水稻育苗、播种、收割等生产工序,用影像忠实记录“一粒米的诞生故事”。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当地农产品的种植特色,更传递出农民劳作的辛勤与粮食生产的珍贵,在传播中强化公众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让“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理念通过新媒体深入人心,助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图为工人们辛苦劳作及实践队队员拍摄素材。刘艺妍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沟通拍摄产品。张微 摄
解密“米老黄”:茂盛农场助力乡村振兴的钥匙
科技让荒地变良田,茂盛农场用十年时间,将100亩荒地变为7000亩“吨粮田”,通过130套农机实现耕收全程机械化,推动多个优质稻种扎根发芽,以300吨/日的烘干能力锁住粮食新鲜。“米老黄”品牌联结800户农户增收,还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米老黄”,以科技赋能、匠心凝聚,让农业更高效,乡村更兴旺。
图为茂盛农场收割与播种现场。廖斌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拍摄农场播种素材。谭贤明 摄
此次助农活动中,实践队以“直播带货+宣传片推广”的组合方式,为“米老黄”品牌大米注入新活力。这不仅是“百千万工程”中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缩影,更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当“米老黄”的米香顺着网络飘向更远的地方,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百千万工程”实践为纽带,将知识与青春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在助力粮食安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写下生动注脚,让青春之花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中绚丽绽放。
图为实践队与茂盛农场及镇团委负责人农场大合影。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廖斌)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