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油城绿盾”实践团:走进采油管理五区 探寻数智油田与生态发展新路径

2025-8-11 10:06:08

来源:东方网  选稿:顾天娇 

2025 年 8 月 11 日,山东科技大学 “油城绿盾” 生态科技实践团一行来到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围绕石油开采智能油藏运营管理展开学习。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参观、动手实操、交流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采油管理五区在数智油田建设与生态环保领域的创新成果,近距离感受石油行业的科技变革与绿色发展理念。

实践团来到采油管理五区的数智展厅,一进展厅,便被眼前的科技感所震撼。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成员们沿着展厅的技术脉络,深入了解了管理区“1335”数智化油藏经营管理体系从构想、试点到全面落地的全过程。展厅中央,一块巨幅智能油藏运营管理平台屏幕格外醒目,1075口油水井的实时数据在此汇聚——每口井的瞬时产量、井口压力、温度曲线以动态图表形式不停刷新,设备运行状态用红绿指示灯直观标注,一旦出现压力异常、流量波动等情况,系统会自动弹出预警窗口并锁定问题井位,整个平台如同油田的“神经中枢”,将千余口井的“脉搏”牢牢掌控。“这是历时4年搭建的油田首家智能油藏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平台+管理+应用’的技术路径,实现了油藏经营全链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决策的转型。”讲解员介绍道。

实践团成员们围站在互动操作台前,目光紧随着讲解员的演示:平台如何将121套原本孤立的业务数据库“串联”起来,如何对1.7万余项不规范数据进行清洗、校验、标准化治理,最终打破“数据孤岛”,让每一口井的历史生产数据、实时监测信息、维护记录都能一键调取。讲解员解释说:“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关键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完全能满足精准决策需求。”

随后,实践团来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这里的实操体验让成员们对“数智化”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实践团成员霍依萱率先尝试操作“异常井管理”模块,她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输入井号,屏幕瞬间弹出该井的基础信息,左侧压力波动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异常波动,右侧流量变化趋势图上,红色预警线清晰标出了超阈值区间。更令人惊叹的是,系统自动拆解出“发现异常—派单处置—现场核实—方案制定—实施作业—开井恢复”6个处置节点,每个节点的负责人、完成时限、当前进度都一目了然。

成员们随后分组体验了“无人机巡检+摄像头巡检+人工巡检+数字化巡检”的联动模式。屏幕上实时传回井场360度全景画面,抽油机的运转轨迹、储油罐的液位刻度清晰可见。当无人机飞至井口附近时,智能识别算法立即在屏幕上框出两个黄色标记:“抽油机驴头异响”“输油管接口微渗漏”。“这些都是系统通过声音识别、红外热成像技术捕捉到的潜在隐患,人工巡检可能要凑近了才发现,现在无人机在100米高空就能精准识别。”工作人员解释道。一旁的对比数据更具说服力:数智化巡检模式推广后,单井巡检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漏检率下降70%,而人均管井数也从过去的3.3口提升到6.1口,劳动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实践团集体观看了数智化主题宣传片《启航》,其系统呈现了采油管理五区从人工巡检向智能平台运营、从经验驱动决策向数据支撑决策的转型历程,生动诠释了老油田在数智化升级进程中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迭代革新,更是发展思维的深度突破。”讲解员强调,采油管理五区以实践验证了传统能源行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为 “油城绿盾” 实践团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现实范本。

此次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不仅直观感受到数智技术为油田带来的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更深刻理解了“创新挑战极限、精益铸就极效”的团队理念。大家表示,将把所学所感融入后续实践研究,为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团队名称:山东科技大学“油城绿盾”生态科技实践团

(张潇月,董圆圆)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