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1 11:06:05
来源:东方网 选稿:顾天娇
今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与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三汊河社区举行社会实践基地共建签约揭牌仪式,并在多地围绕双语非遗课堂、萌趣非遗手工、舌尖上的非遗等主题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文化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小小讲解员。
共建仪式合影
共建启新程:党建引领架设连心桥
7月21日,基地共建仪式上,三汊河社区党委书记梁学银表示,双方的这次携手,是整合高校专业资源、补齐社区服务短板的关键举措。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凯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学院将依托共建基地,以“厚生”精神培育时代新人,鼓励学生以自身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热河南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雯娟从深化区域化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角度阐明共建价值。她说:“街道、社区将全力保障基地建设,推动各项活动有序开展。”随后,双方代表签订共建协议书并揭牌“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为校社协同育人按下启动键。
热河南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吕聪红与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凯共同揭牌
实践显担当:传统文化浸润少年心
共建的首场活动聚焦文化传承与童心守护。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千年文脉 赋时代新声”——“This is My China”外语文化传播实践团以中英双语宣传南京非遗绒花,用青春之声生动诠释着文化自信。
南京非遗绒花双语宣讲活动
随后,“西游皮影”手工课堂将活动推向高潮,20余名社区青少年化身为小小非遗传承人,全情投入到皮影人物的制作中,从裁剪、涂色到组装、演绎,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当亲手制作的孙悟空、猪八戒“活”了起来,操控皮影杆的小手兴奋地舞动,成就感与欢乐溢于言表。
“看!我的孙悟空会打妖怪啦!”小小皮影舞动光影,传统文化悄然扎根,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宣讲入基层:文化传承书写新篇章
7月10日,在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团队成员聚焦省级非遗“盐城伍佑合成昌糖麻花”,将糖麻花带进课堂,带领孩子们体验舌尖上的非遗,学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7月13日,团队成员在南京市栖霞区羊山湖社区将皮影艺术与古典名著碰撞,让非遗触手可及;7月17日,在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团队成员用非遗扬州剪纸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奇妙大门;7月21日,在南通市启东市彩臣二村暑托班,团队成员让红色抗大精神化作涓涓细流流入孩子们的心间,让中国故事薪火不断;
7月27日,在常州天宁区同济桥社区活动中心,成员通过中英文双语向15组亲子家庭展示了猛犸象牙浅刻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孩子们对猛犸象牙的惊叹、家长对双语课堂的认可,印证了文化传播的价值。
8月4日,团队成员在无锡市新吴区吴韵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中英双语,带孩子们穿越惠山泥人的千年之旅。宣讲团队成员有感而发:“当孩子们举着泥人喊‘这是我自己做的非遗’时,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博物馆里的玻璃展柜,而是掌心温度与色彩碰撞的鲜活记忆。”
自2022年成立以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This is My China”外语文化传播实践团以青年之声传递中华文化魅力,生动践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外语专长,让孩子们的“童声童语”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声力量,伴随那些承载中华智慧、沉淀于时光的中国故事,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同频共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