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成功举办“大国之声·星辰回响”七语配音大赛:以声传情,赓续“两弹一星”精神

2025-8-11 15:47:24

来源:东方网  选稿:顾天娇 

一、赛事背景:语言为媒,诠释精神内核  

近日,山东大学学生语种协会联合“星河筑梦,山大担当”宣讲队共同发起中行杯·外语话中华之“大国之声·星辰回响”七语配音大赛。活动紧扣“两弹一星”精神内核,以英、俄、法、日、朝、德、西七种语言为载体重塑历史经典,旨在通过跨语言艺术创新,深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赛事自启动即吸引全校本科生踊跃参与,初赛阶段由辜思源、刘澍阳等评审对40余份作品专业遴选,最终10组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二、决赛现场:声动人心,再现历史壮歌  

决赛舞台呈现多元语汇下的精神共振。选手以单人或团队形式,通过《戈壁深处的回响》《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从零到一的奇迹》等作品,以精准语音把控与情感注入,再现“两弹一星”元勋的坚守与牺牲。深沉悲怆处如泣如诉,激昂磅礴处铿锵如雷,语言壁垒在声音演绎中被彻底打破。外国语学院焦宏丽副教授与马廷辉教授领衔评审团指出:“参赛者以声音为时空桥梁,将听众引向历史现场,其情感浓度与形式创新彰显了青年一代对精神谱系的深度理解。”  

三、专业赋能:精研细节,深化艺术表达  

评委团在高度肯定选手主题把握能力的同时,提出专业化提升路径:背景音乐需强化叙事氛围营造,语音语调需增强戏剧张力梯度,情感升华环节需更具层次感。这些建议不仅指向艺术表达的精细打磨,更强调了精神传递的精准性。尤为可贵的是,选手们呈现的敬畏之心与创作热忱,被评委视为“对‘两弹一星’精神最生动的当代续写”。

四、荣耀时刻:群星璀璨,见证传承之力  

经严格评审,大赛共诞生一等奖4组、二等奖5组、三等奖10组及优秀奖23组。获奖作品中,陈麟菲以《纪念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展现科学家的家国赤诚,黄心蔚通过《和合共生》诠释国际科技合作的中国智慧;跨语种创作如郭可菲、赵昕悦、于瀚淼、芦溢轩的《戈壁深处的回响——两弹一星元勋的精神密码》等作品,更体现全球化视角下的精神共鸣。每一份奖项背后,是数轮台词雕琢与历史情境沉浸的匠心,彰显山大学子对精神遗产的深刻内化。  

五、时代回响:星河筑梦,精神无界  

本次大赛超越语言竞技范畴,构建起跨越六十载的精神对话场域。从大漠深处的惊雷巨响,到钱学森“五年归国路”的赤子之心;从邓稼先“死而无憾”的铿锵誓言,到郭永怀以身殉国的生命绝唱——年轻的声音让历史在新时代迸发感召力。山东大学以“星河筑梦”为使命,印证语言可通万邦,而精神永无疆界。当多语种声浪汇聚成星辰大海般的和鸣,“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精神火炬,已在青年手中燃起新的光焰。  

结语  

大赛落幕,回响不绝。这场声绘星辰的探索,既是致敬先辈的仪式,亦是面向未来的宣言。山东大学将持续以创新载体激活红色基因,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中焕发生机,以无界之声传递永恒的大国风骨。  (作者:张桂诚 赵颖 马佳程)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