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6 13:12:50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奋斗定义着时间,时间标记着不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部学科研究支撑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姬强,紧跟时代步伐,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看世界之变,看能源发展。“能源市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能源金融化。”能源,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姬强研究员,也迎来了新交叉学科的挑战。
未雨绸缪——能源金融的风险探索
市场,永远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特别是涉及到金融,风险的应对,就变得极其重要。所以,在面对能源金融化这一现实时,姬强极其谨慎。“不能因为风险而畏首畏尾,但也不能因为发展而忽视风险。”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姬强研究员,以风险防控为目标,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能源金融化虽然是将实体能源经济中的资源、产能和需求等转化为金融资产,并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和配置,但这一过程,却自带复杂的投融资困境和风险管理难题,其外部性特征也使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更依赖于能源、金融等多个复杂系统的耦合,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安全的最大风险之一。
中国的能源发展到今天,是无数人的劳动成果。不能因为任何市场行为,影响其正常的发展。“建立全球气候风险综合集成数据库。”这是姬强研究员想到的应对方法之一。
为了更科学地探索气候风险造成的一系列能源、环境、金融、经济影响,更好地进行政府、企业、投资者多主体的气候风险管理,姬强带领团队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打造了全球气候风险综合集成数据库(GCRID)。
这一数据库综合运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集成了超过 3000 万条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统计数据、网络搜索数据等,自主构建了气候风险评估指数集(Climate Risk Evaluation)、气候风险关注指数集(Climate Risk Attention)以及气候风险减缓指数集(Climate Risk Mitigation),系统性打造集合风险态势 - 风险关注 - 风险减缓三位一体的气候风险大数据集,形成了全球 - 国家 - 省域 - 城市 - 行业 -企业完备的气候风险数据体系。
2023 年,依托该数据平台,姬强团队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有限公司在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发布了涵盖4624 家上市公司的“中国资本市场气候关注度指数”;同时,与扬州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完成了《京杭大运河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在 2023 瘦西湖数字经济论坛进行发布,得到了扬州相关部门高度认可。
近 5 年来,能源与气候金融这一新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但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毫无疑问,姬强团队走在了探索的前沿。在打造大型数据库的同时,姬强还在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姬强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他带领团队从宏 - 中 - 微观视角系统性界定了全球能源市场的风险要素,将复杂多维不确定性耦合嵌入能源金融风险模型,形成一套差异化刻画风险的分析工具,为能源市场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特别是提出复杂多维不确定性下能源市场极端风险测度模型及求解。 通过引入边际期望损失模型和 Lasso 降维模型,测度多维复合不确定性下能源市场的极端风险暴露水平,解决从低阶矩波动风险到高阶矩尾部极端风险的识别问题。其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 5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5 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能源金融化亦是如此,既存在风险,也可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价格发现机制、支持新能源发展。“规避风险,推动发展。”是姬强研究员一直在做的工作。从能源与气候金融风险建模、能源转型策略、能源安全战略,以及能源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到共建开放、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碳中和与气候金融领域的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协作,姬强用自己的成果,诠释了奋斗的精神内核。
开拓践行——科学发展的合作对话
无论何时,发展,都是时代的主旋律。姬强研究员,以敏锐的嗅觉积极推动能源与气候金融问题的发展实践,打破国内外学术壁垒,建立了全球性的相关学科学术交流网络。
2017 年,姬强团队创立“能源金融在线”微信公众号,推送学术专题 490 余期,热点新闻事件 100 余期,关注人数超过 1.5 万人,为国内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2018 年,与西南财经大学张大永教授创立了中国能源金融联盟;自 2018 年开始,作为共同发起人和大会主席连续 6 年主办气候与能源金融国际会议(ICEF)系列年会,2023 年参会人数超过 500 人。
2020 年,联合 13 个国家和 7 个国际组织学者共同发起成立国际能源转型学会(总部在澳大利亚悉尼),姬强本人担任副理事长。 2022 年,联合张大永教授创办了国际上首本气候金融期刊Journal of Climate Finance。
期刊主要定位是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前沿问题,向公众传播气候金融领域的最新理论突破与前沿成果。此外,姬强研究员作为评委会联合主席于 2023 年发起首届国际能源转型协会青年之声大赛,与来自中国、美国、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青年队伍就能源转型等议题进行对话。
时间酿酒,余味成花。能源金融化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纠正,作为探索者,姬强研究员在竭尽所能的,提供了风险防控的解决方案,同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搭建了学术研究、交流平台。
这就是姬强,这就是中国的探索者。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