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8 13:07:22
来源:东方资讯 选稿:顾天娇
四川源莱顺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莱顺”)正式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标志着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翻开崭新篇章。作为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认证的行业领军企业,源莱顺深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核心材料领域,专注研发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已构筑起以 梯度渗镝工艺、磁钢修复技术为核心的专利护城河,现拥有授权专利27项。依托持续的技术研发优势,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空心圆环磁钢产品在全国市场中的占有率已达16.28%,稳居细分领域领先地位。该数据不仅彰显了技术创新的转化效能,更体现了市场对产品品质的充分认可。
以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技术突破国际瓶颈
源莱顺成立于 2020 年,总部位于四川省射洪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近 3 亿元,拥有现代化生产基地 123 亩及研发制造中心 5.4 万平方米。公司聚焦三大核心业务:废旧稀土磁钢回收、高端永磁材料制备及新能源电机磁钢定制,与广晟有色、中国五矿等行业龙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为全球 30 余家知名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源莱顺将研发创新确立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保持年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营业收入8%的高水平投入。由稀土材料领域权威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阳庆先生领衔构建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四川源莱顺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同步担任贺州质量协会理事并统筹两家稀土领域企业发展,其专业造诣获桂、冀、琼三省专家库认证,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战略格局。这位拥有40年行业深耕经验的学术泰斗,率领由6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核心团队,依托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技术支撑,构建起省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形成“研发-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其主导的“钇铕共沉物制备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立的“稀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带领企业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年产能突破 5000 吨,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同时通过与四川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战略合作,联合攻克“高耐温钕铁硼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该成果荣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彰显企业技术创新硬实力。
公司自主研发的梯度渗镝定向扩散工艺取得革命性进展,通过精准调控镝元素在晶界的梯度分布,使磁体矫顽力实现30%的跨越式提升,达到2400 kA/m的行业领先水平,耐温性更突破200℃阈值。该工艺使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推动电机耐温标准体系升级,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构筑核心技术保障。
在电机轻量化领域,源莱顺首创的空心圆环磁钢一体化成型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全球首创52MGOe超高磁能积技术(较传统工艺提升15%),通过结构优化彻底消除漏磁损耗。该技术同步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机轻量化与能效提升两大行业痛点,实现配套电 机续航里程提升10%与制造成本下降18%的双重突破。凭借“高性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该技术加速推动电机向高密度、集成化方向演进,有效破解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与成本桎梏,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凭借技术优势,源莱顺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 年销售额突破 6 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磁钢占比超 70%,产品已配套 30 余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覆盖中、韩、欧美市场。据行业数据显示,公司在全国高性能空心圆环磁钢领域市场占有率达 16.28%,稳居行业前列。
携手企知道科创空间 赋能全产业链升级
为进一步保持领先优势,源莱顺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企知道汇聚全球6.9亿企业信息、3.2亿主营产品信息、5亿期刊论文、1.9亿专利及4700万产业政策数据,助力企业精准洞察市场趋势与技术动态。此次合作,源莱顺将借助平台的科创资源,获得多维度赋能。科创空间的产业链图谱覆盖300余种产业、2万多个节点,可以帮助源莱顺高效对接上下游资源,挖掘潜在客户和优质供应商,加速市场拓展。
展望未来,源莱顺将加速“高耐温钕铁硼磁体”“无线充电复合磁材”等技术成果产业化,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同时,公司将深化与头部车企及消费电子企业的合作,力争成为全球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绿色循环标杆与技术领航者。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