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12 15:28:47
来源:东方网 选稿:顾天娇
五一档期,《水饺皇后》以近4亿票房成绩领跑,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黑马。然而,这部聚焦香港传奇女企业家臧健和创业故事的影片,却引发了观众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为片中“笑泪交织的励志故事”感动不已,也有人批评其“剧情平淡、缺乏新意”。为此,我们特邀香港影视与纪录片领域专业人士刘佳星,从专业视角解析这部影片的市场表现与艺术得失。
《水饺皇后》剧照
作为深耕香港人物叙事的专业人士,您如何看待《水饺皇后》的市场成功?
刘佳星:这部电影的成功首先源于其精准的题材选择。近年来,《热辣滚烫》《好东西》等女性题材作品的走红,印证了市场对独立女性故事的强烈需求。而《水饺皇后》不仅展现了臧健和从被夫家抛弃的单亲妈妈到身家50亿企业家的逆袭,更通过“内地人在港打拼”的设定,触动了无数异乡奋斗者的共鸣。
马丽的表演无疑是影片亮点。即便角色框架略显模式化,她仍通过揉面时颤抖的双手、困境中闪动的泪光等细腻演绎,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创业者形象。这种“成熟到骨子里”的演技,让观众得以窥见香港精神的缩影——那种在逆境中永不低头的韧劲。
《水饺皇后》
您认为女性创业题材持续吸引观众的原因是什么?
刘佳星:这类题材的魅力在于它直击社会痛点。我们拍摄的香港单亲妈妈纪录片同样广受好评,说明观众渴望看到女性在职场歧视、家庭责任等多重压力下破茧成蝶的故事。《水饺皇后》若能在时代背景上更深入挖掘——比如展现七八十年代香港特有的社会生态,或许能让“港味”更浓,人物弧光更加丰满。
尽管票房成功,但不少观众批评这部电影“剧情平淡”“缺乏高潮”,您怎么看?
刘佳星:从影视艺术的角度来看,《水饺皇后》的叙事确实存在一个问题——缺少节奏感。
电影的情节有徐缓急促,有潮起潮落,电影的叙事不能是时刻拉紧的弦或平铺直叙,故事情节节奏的变化,要与音乐的变化相契合。 但这部电影的确实在剧情上有所欠缺,更像是一个人物生平的“流水账”,无论编剧还是导演都应该深挖更多人物故事和内心情感。应多用一些电影的艺术效果,比如黑屏、闪白等艺术效果来展示内心的跌宕起伏。此外,拍摄角度也可以多样,可以斜侧面角度拍摄,这样可以消除画面的呆板,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多变。我们香港人物故事的纪录片,拍摄上的角度和艺术呈现就很多样,比如拍摄黑暗的房间内的一抹光,代表人物的一种期待和希望,艺术性较强。影像中的細節意涵越豐富,人物情緒表現越富有張力。
另外,影视作品,以及纪录片都是一样,叙事字幕尽量少用。用得太多的话,就比较繁琐,平铺直叙,有点像“流水账”。比如,影片有几个情景的字幕连在一起,而且非常快就闪过了,缺少细致的打磨。这部电影是以香港为背景的,字幕如果能写繁体字,可能会更有代入感。
影片被诟病“剧情流水账” ,您怎么看其叙事问题?
刘佳星:从专业角度看,影片确实存在节奏单一的短板。电影的情节应该有徐缓急促,有潮起潮落,电影的叙事不能是时刻拉紧的弦或平铺直叙。好的影视应当像交响乐,有舒缓的铺垫也有激烈的冲突,但这部电影的确实在节奏上有提升空间,避免人物生平的“流水化”,应该深挖更多人物故事和内心情感。
在艺术效果上,建议通过闪回、特写等电影语言强化情感张力,比如用黑暗房间里的一束光隐喻希望,这比直白的字幕更能打动人心。此外,如果能应用繁体字幕,也能增强香港地域特色,更有代入感。
最后,您如何评价《水饺皇后》的整体表现?
刘佳星:《水饺皇后》作为商业片无疑交出了漂亮答卷——选题精准、表演动人、共情力强。但若想成为经典,还需在叙事节奏、视觉隐喻等艺术层面精益求精。如果未来有类似作品,我还会继续关注。
刘佳星简介
香港凤凰卫视纪录片主编,其代表作品《我的香港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刻画,生动展现了香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她在文化与社会题材纪录片领域深耕多年,主导制作的中英文纪录片屡获省部级重要奖项。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